[留學][懶人包] 美國手機門號、eSIM、美國收台灣簡訊之新手入門

Cory Chu
10 min readOct 18, 2021

剛來或將要來美國的你,最需要擔心的問題大概就是租房子、辦門號、開銀行帳戶。今天要來介紹一下辦手機門號。不過我必須說門號方案這東西真的因人而異,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,有的人在沒有 Wi-Fi 的地方不看個 YouTube 就會死掉,有的人用量不大但沒訊號就會很焦慮,有的人需要熱點分享給電腦才能在路邊工作,有的人只是需要養個米國門號填資料用,也有的人需要收台灣簡訊像是信用卡認證碼。我的經驗有限,只能告訴你目前適合我的解決方案。希望你在選擇方案的時候,想清楚自己的需求與財力,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解方。

先列出一些我的個人考量作為找方案的基準:

  • 我是窮學生用不起貴的方案 🥺🥺😢😢😭😭
  • 我一天沒網路就很焦慮,希望飛機一落地就有信號,而不是到處找 Free Wi-Fi
  • 我的用量不大,小於10GB/month
  • 希望在台灣就有一個美國號碼,在人不在美國時依舊能收美國簡訊(如認證碼)與打美國電話(像是客服)
  • 信號不是最好沒有關係(我住Milwaukee,算是大城市)
  • 我不擅長社交,不是很想組家庭方案(如果你很習慣組各種家庭方案,可以找相關的文章研究看看)

根據這些準則,我選擇辦了 Mint Mobile 的門號(真正的mobile number,使用 T-Mobile 的信號)與 TextNow 號碼(類似GoogleVoice / Skype 的網路電話 VoIP 美國號碼)以及台灣大哥大的預付卡(收台灣簡訊用)。下面就來詳細說明。

在美國國外(如台灣)可使用的美國門號

我在台灣就有申請一個 TextNow [官網] / [iOS App] 的免費美國網路電話號碼,他的優點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也可免費撥打美國電話,打其他國家費率也很便宜,並可透過觀看廣告短片獲取儲值金。他也可收發簡訊,需注意如要接收包含各類 “認證碼” 的簡訊需訂閱 170NTD/年的 “Lock Your Number” 的方案,購買方式就是你用這個門號收到第一次任何地方來的認證碼時,他就會告訴你除非你購買此方案,不然不讓你看收到的認證碼,並指引你如何做 In-App Purchase(我是iOS)。我在來美國前就申請了這個,並一直持有這個號碼。他的缺點是申請某些服務填資料時不接受這種網路電話(VoIP)號碼,另外因為這是網路電話,你還是需要網路才能用它。所以我還是有辦另一個正常的美國門號兩者並行。

美國當地門號

美國三大電信商或稱 Mobile Network Operator(MNO)是 Verizon、AT&T、T-Mobile。

  • 價格:Verizon(最貴)> AT&T > T-Mobile
  • 信號覆蓋率 Coverage(4G):Verizon(最好)> AT&T > T-Mobile
    基本上都市不會差太多,但鄉下 Verizon 就大勝
  • 速度上很難說,如果收得到 T-Mobile 的話據說其速度比較快,而且 T-Mobile 5G 覆蓋率反而最好(可見上一點中間的連結)

但我必須要說,即便 Verizon 在美國的信號覆蓋是最好的,速度卻不一定是最快的,可能也不如在台灣用台灣大哥大的使用者體驗,更不用說中華電信了,台灣手機網路真的是覆蓋好,速度快,便宜吃到飽。在美國完全不能有這種期待QQ

需注意 Verizon 或使用 Verizon 的 MVNO(下面會提到)常常不支援台灣買的手機,這是因為 Verizon 使用的是 CDMA 而非 GSM,以 iPhone 為例,可以看你的型號(設定 > 一般 > 關於本機 > 機型型號,在上面點一下會變成 AXXXX 的型號,然後去google “iPhone AXXXX CDMA” 就可以找到資訊了),或是直接到這裡輸入手機 IMEI 查詢:https://www.verizon.com/od/prepaid/bring-your-own-device/#/selectDeviceType

剛說了美國最好的電信跟中華電信比也是相當二流,你可能會想,既然都要用這種二流服務了,有沒有比較便宜的二流服務呢?答案是有的!除了上面說的三家電信,有一些小公司租用了上面三家的網路,提供比較便宜的方案(有點像是台灣的 ibon mobile 統一超商電信那樣)也就是所謂的虛擬行動網路服務經營者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(MVNO),可在 Wikipedia 上查到美國 MVNOs 的 List,但在網路塞車時,使用的優先權就會比上面三家電信來得低,至於低多少或說慢多少會因該 MVNO 如何和其東家 MNO 簽約而異,網路上有蠻多網友回報的狀況可以參考,也可 Google 看看各家 MVNO 非官方的 QCI(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Identifier)數值。

我聽過的 MVNO 像是 H2O(用 AT&T 信號)、Visible(用 Verizon 信號)、 Mint Mobile(用 T-Mobile 信號)與 US Mobile(Verizon, T-Mobile 信號二選一)。由於各家 MVNO 品質不一,建議選擇前多爬文,比如這兩篇 reddit 論壇上的討論中 [討論一] / [討論二],網友們就大多認為 Mint 的網速比 Visible 好很多,即便 Visible 的 4G 信號覆率蓋比較好。

我自己是用了 Mint Mobile,並有開啟 Wi-Fi Calling 功能(在沒信號但有 Wi-Fi 的地方如大樓深處的實驗室裡一樣可以打電話與收發簡信,另外聽說在國外如回台灣時也可以使用Wi-Fi Calling,但我沒用過不確定)。以 Milwaukee 來說,戶外基本上都沒問題,室內通常可以,但有時需要看人品,就算是 Verizon 也不一定有信號,不然就要靠 Wi-Fi Calling,前提是你要有 Wi-Fi 而且手機要支援。另外 Mint 這個方案可以開熱點分享給電腦,並不是各家電信的各種方案都可以,有時也會有而外針對熱點的速度或流量限制,申請前要仔細看清楚。

可以在網頁或 APP 中打開 Wi-Fi Calling,新門號須在美國當地收過訊號後 Wi-Fi Calling 才會啟用,所以無法在第一次入境美國前搶先使用。

話說我因為一天沒網路就會很焦慮,我其實在台灣就先申請了門號,並選用 eSIM(免實體SIM卡,但要你的手機有支援)的方案,在申請後即會收到eSIM 開通的 email 指引,並可在出發前就先在手機上開通 eSIM,如此一來落地美國就有信號。另外我手機的實體 SIM 卡則是插台灣卡,這樣我就可以雙卡雙待同時也能收台灣簡訊。

可以在進到 Shipping 後選擇 eSIM
透過手機掃描收到的 QR code 就能加入 eSIM 到手機了
(左)根據 eSIM email 指示開通後就可以看到手機內出現兩個行動方案,並可自己命名。(中)落地美國後就會收到啟用簡信代表你已可以使用該號碼,如果你有預先申請 Wi-Fi Calling ,應該會同時收到 Wi-Fi Calling 成功開通的通知,記得也要開通 iPhone 內 Wi-Fi Calling 功能。(右)現在看手機信號就會有兩個門號分別的信號了!

除了Mint Mobile, AT&T Prepaid也有 $25/month for 8GB,需預繳一年的方案,需注意他的 $25 不含稅,還有缺點就是要到美國才能辦(無法線上先辦好 eSIM)。再加上 Mint mobile 的起始方案是三個月,我會覺得可以先辦 Mint mobile,因為真的超便宜,用不爽再跳別家也不遲。

事實上我因為手賤想發揮實驗的精神,曾在三個月的時候從Mint 跳到這個 AT&T Prepaid,我必續要說 ATT 的客服超爛,Order 的時候也只能選實體 SIM 卡,如想轉換成 eSIM 還必須去門市辦理,也沒有像 Mint 那樣設計良好的 App 與 Web UI。所以就使用者體驗來說 Mint 絕對大勝,我也在滿一年後跳回了Mint 😂,至於信號有沒有比較好,我目前的感覺是在市區差別不大,Mint 收不到的死角 AT&T 也是沒訊號。

如果想辦 Mint Mobile 的話 ,這裡有 $15 USD 的 折扣連結http://fbuy.me/t87dU

另外 US Mobile 也是 reddit 上面大家常推薦的 MVNO,可以選擇使用 Verizon(Super LTE Network) 或 T-mobile(GSM LTE Network)的信號(在開通時選擇,如要中途更換可能要 1~2 個工作天,不過是可行的),並且有提供學生八折優惠,需注意其方案價格需另外加上每月$2 的 Service Fee 以及 Regulatory Cost Recovery charges that typically range from $1-$5,另外如要使用 hotspot,也要多付 5$,而且他的 eSIM 在美國國內只能使用網路,要 calling & text 目前還是要用實體 SIM 卡,不過好處是方案都是每月計算,不會像 Mint 或 ATT 如果要享有最低價的話需要預付一整年。

還有一個狀況是開車到郊外時 Google 導航的問題,我自己沒有車,所以不太有這個經驗,不過如果你常開車跑郊外,需要 Google 導航隨時有信號的話(雖然 Google 也可以離線使用,但功能就會受限),那可能要諮詢當地學長姐多方收集資訊,比較保險。

如何攜碼跳到別家電信

如果你不滿意目前的電信,或想嚐鮮看看別家電信的服務,可以選擇在更改電信公司時保有目前的門號,也就是攜碼跳到其他公司。在美國攜碼轉出轉入其實很方便,你只需要向你目前的 Carrier 取得你目前門號的 Account Number 以及 PIN ,就可以在申辦其他家方案時填入並成功攜碼轉入。

以 Mint 為例,只要在 Mint mobile 的 App 裡面透過 Support > Chat with us 傳一句:“Can I get my account number and pin?” 然後他可能會問你:歐不你怎麼想離開呢,有什麼我們做不好的地方嗎……,看你要不要跟他聊,總之最後就說,“Anyway, please give me my account number and pin.” 他就會傳給你了~

各家公司取得 Account Number 與 PIN 的方法大同小異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客服的 Chat ,也可參考這篇文章的整理

台灣門號

如要保留台灣門號又不想繳貴貴的月租費,可以考慮轉成預付卡。需注意目前中華電信預付卡無法在國外收簡信,所以我選擇台灣大哥大。只要定期儲值(我是半年儲值 100 NTD)就能保有門號。另外記得在台哥大 APP 內要開通 服務>國際漫遊服務>語音漫遊,才能在美國免費收到台灣簡訊喔!

要在台灣大哥大行動客服 APP 中開啟語音漫遊才能於國外收到簡信

國際短期eSIM

另外如果還不想一次辦到好,想先用短期的eSIM(一樣要確定自己手機有支援),也可以考慮到 Airalo: https://www.airalo.com/ 購買,他也有 App (iOS) 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操作,上面有各種國家不同天數流量的方案,像是1GB/7天、5GB/30天之類的,但都是 data-only 的方案,沒有電話號碼。不論是要撐過到美國的第一週,或是未來要到別的國家,這都是蠻方便的服務。另外也提供折扣碼給大家,雖然只有 $3 但聊勝於無,可以用一下

折扣碼:CORY4574

網友補充

本文有發在Dcard上,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經驗~~~

美國留學系列,延伸閱讀:

--

--

Cory Chu

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則止 | Ph.D. Student @ UWM | Gravitational-waves | Programmer | Photographer | Filmmaker | Post-production | Sound-engineer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