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習與學校
套一句強者我同學在附中實習時曾對學生說過的話:
我跟補習班老師最大的差別
就是如果我不知道的話
我會跟你說我不知道
補習班老師通常不會這麼做
儘管不是很精確,也沒有很絕對,
但這句話,似乎還是一語道出了學校與補習班的差別!
在今天的台灣,我們有許多的同學在面對研究所的考試時,選擇了到補習班奮戰。 有些同學覺得,在學校上課尤其是專業科目,老師的教學品質良莠不齊,在補習班的收穫遠大於學校修課。在他們眼中,大學提供的環境其實是社團,通識;對於理工的專業知識實在是幫助不大。
儘管我打從心裡的不喜歡補習班,然而他們的想法,卻說出了另一種真實,也許大學有大學應該扮演 的角色,有種大學精神,但是不是我們的現狀確實有改善的空間呢?
在大學四年裡,我們應該獲得的不只是知識,同時包含了批判思考,討論,報告,寫作,合作等等各方面的能力。常常課堂的時間有限,下課後,同學們會留在教室互相發表自己的見解,甚至有高手會在考前替大家 補救教學。有時,也會有大家意見不合的時候,就會開始找資料,試圖支持自己的論點。這樣的經驗都是在補習班裡不常見的。
然而我們不能一味地說:老師教不好,就是給學生自已學習的機會。
這不構成老師上課教不好的理由。同時也成為了補習班存在的藉口。
有些課的確適合讓同學上台報告,但老師如果沒能重視這樣的方式,並適度地給予回會,那帶來的正 面力量就會很有限。
有些課就是需要 step by step,因為要訓練的就是技術性細節的能力。
有些課本來就只需要起個頭,學生就能自己回家唸書。
有些課就是需要紮實的走過一遍,因為這可能就是先人花了兩三千年的智慧結晶,我們要如何用幾十個小時就有效地讓知識流傳在世代之間,就跟基本功夫一樣需要高人指點。
如果老師沒有這樣的謹惕,就會出現浪費自己也浪費學生時間的課程安排。我想從這樣的小地方開始,不管是鹿港囝仔的社會實踐,還是你我在學校裡的活動,我們都在慢慢地實踐所謂的大學價值吧。
2021增補:
經過了六年,我想稍微幫補習班平衡報導一下,的確有些補習班,如本人曾參加的某 MxxxxGRE (我沒收廣告錢XDD),除了在課堂上的教導外,也會協助學生成立讀書會,更在課程結束後,提供海外留學互助社團的幫助,建立起人脈連結的平台,像這樣的補習班,也許就是值得推崇的社會典範吧。希望有著這種價值的補習班能如雨後春筍般在這個小小的台灣萌芽。讓我們擁有更健全的教育環境,與大家共勉之。